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别念 (第1/2页)
天亮之后的前朝尚书省内;上值的钟声余响,还在百官署衙之间回荡着,尚书省当值的承正厅,却有人早早召集了晨间的小会。
“你是说,他就算身在域外,也能对京中的某些事情,了若指掌么?”尚书左丞张栩源,皱着眉头反问道:“这也太过荒诞了吧?就算在京中,有不少给他通风报信的眼线,可这来去何止逾月?”
“就算是大小罗网的飞讯,自安西传发到长安,至少要隔天到数日的光景?他如今不是正远在河中,又是怎么做到?”说到这里,他扫视一眼被召来的几名下属,却是一片茫然、无奈或眼神闪烁。
不由无力的扶手称额,为什么前任南怀恭在位的时候,尚书省内都能这么诸事顺遂;也没有这么多的是非纷扰。可一到自己接手之后,就要几次三番状况频出;他想要安生片刻,都未能得以消停。
而这些尚书省的下属日常处事,还算得力勤勉跳不出毛病,但在真正要紧的重大关头或是关键时刻,却无人能成为他的有力支撑和分担了。这就是他上位后的资历尚浅、威望树立不足的弊端之一。
“左丞,既然都是传说中的谪仙人了,就保不准没有,一些万里传音的术法。”沉默了半响之后,才有人缓缓开口道:“或又是那位留在京中,以备万一的传讯手段;或许就暗藏在里行院中……”
“荒唐,真是荒唐!”张栩源毫不犹豫的打断道:“他若有这般的手段,早就应该露出端倪了,难道西京里行院内外,都是毫无察觉的死人?这种捕风捉影的无稽之谈,就不要拿来贻笑大方了。”
当然了,他其实还有一点,隐藏的惶恐和不安;作为长期对接西京里行院的上官,当初他私下里受人所托,尽量在事态反馈之上,避免让这位谪仙过早的回到京师;成为当下这趟浑水的意外变数。
难道现在是那位察觉了什么,籍着这次有人居中阻断飞讯的由头,变相的发出警告和暗示么?按照前任南怀恭的交代,虽然朝廷从未公开承认谪仙身份,但以这位的能耐和手段,须得好生应付他。
若是他一直愿意尊奉,当下朝廷的法度和体制,固然是一件上好的事情;但若有人想要得寸进尺,在他身上做文章;令其变得毫无顾忌,那才是莫大的祸事和灾难。无论倒向那一边都是不可测的。
但同样要避免,真的将其影响屏除在外;给予他人错误的暗示,乃至自以为是可以拉拢的机会。毕竟,政事堂还要指望,这位谪仙的赫赫威名,隐隐镇压天下纷乱的局面,乃至威慑那些野心之辈。
一方面,对内确保西京里行院,不至于脱出朝堂的控制;同时制衡东都本部内,那些形形色色安插的势力;乃至牵制大内背景的清正司、枢密院教导军、健锐五营、京华和新京两社等一系列衙门。
这就需要身为尚书左丞的他,掌握好相应的尺度和分寸;既不能令其过于疏离,以至于产生了隔阂和猜疑;也不能太过干预,以免遭到厌弃和排斥;还要与名义上归属的御史台,争取相应主导权。
但一直以来,都有人对那位谪仙通风报信,这是确认无疑的事情了。有能力在通政司的大罗网之外,让对方迅速得到验证的消息;那也唯有枢密院和总纲参事府,共同掌握和监控之下的小罗网了。
进一步想,这会是出自幕后的扶政三家,哪一个家门的授意,或是出自小国舅家的那位杨内枢密手笔?还只是枢密院中,某些不安于现状的少壮群体,私底下自行其是;偷偷勾搭上了这点渊源呢?
这不由让他有些疑神疑鬼起来,自己私下所受的托请,究竟在哪里泄露了端倪么……与此同时,在皇城大内的深处,随着不断往来报信的小黄门;还有成片跪倒在某处宫室之外,大小内宦和宫人。
而在雕梁画栋、极尽工巧的宫殿内,正隐藏着一场小小的暴风骤雨。身为西京留守的宗王,也是当今天子的幼弟,以文辞弘博、风流富雅著称的虢王,也满脸齿冷和不屑的瞪着,跪在殿中的众人。
为首的殿中少监马宏光、内侍监常侍温博、宫台省左监孙逊;乃至是小儿坊坊主张岱山、知宫市使张长善、武德司知院山新;都头破血流的跪在满地打砸的碎片中;哪怕头上血流入目也不敢擦拭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