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3章 今天有三十九个小时 (第2/2页)
结果一立项,傻眼了,《红楼梦》文学性太深,不仅人物庞杂,而且每个配角各有性格。
于是闭关研究一年,这才终于准备开机,开始写剧本、海选演员。
今年2月份,筹备组正式成立,核心成员一共仨人,导演王扶林,编剧周岭,副导演潘欣欣,潘欣欣主要负责选角。
王扶林给他们仨起了个威武霸气的名字:
“红办”!
江弦既然挂了名,就得给人家负责,一早来到华侨大厦。
这边儿看着就比较高大上,是京城这会儿为数不多的高档建筑里其中一座,进进出出的都是港澳同胞、海外华侨,衣着光鲜,带着一丝优雅和矜持的优越感。
江弦上到7楼714,门上挂有“《红楼梦》筹备小组办公室”的牌子,这儿就是“红办”办公室了。
推门进去,里面除了王扶林,额外还有几人,王扶林给江弦介绍是“红学”学会成员。
其中一人引起了江弦注意。
他本是操着几分过来看陈晓旭的心思,却没想到意外撞着了这位。
“俺叫凌解放。”
一个个子不高,长相敦实的中年男人,笑呵呵和江弦握手。
“解放同志是研究‘红学’的一把好手。”
王扶林说,“去年上海有个‘红学’年会,解放同志是最年轻的‘红学’代表。”
“哦。”
江弦点点头,“解放同志今年贵庚?”
“三十八。”凌解放操着一口浓重的河南口音。
这还是最年轻的?
江弦暗自吐槽,但心底对这个凌解放还是很有兴趣的。
凌解放这个名字名声不显,但他的笔名却是威名赫赫——
二月河!
代表作《康熙大帝》、《雍正皇帝》、《乾隆皇帝》.
他以历史成名,不过在以历史成名之前,他更多的活跃在“红学”的研究上。
“今天请诸位过来,主要是讨论剧本。”王扶林开口道。
“关于剧本,我有个想法,我想把《红楼梦》前几部分去掉,直接从黛玉进贾府拍起”
“万万不可!”
凌解放着急道:“王导,前面可是《红楼梦》整部书的灵魂,你把前面去掉,这、这、这怎么行呢?”
“不行么?”
王扶林迟疑的看向江弦。
“我同意解放同志的说法。”
江弦也开口道:“女娲补天、木石前盟,这几个神话故事都是的核心,更是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。
你把它去掉,这怎么可以呢?”
“.”
凌解放感激的看向江弦,顿时心生好感,觉得真是英雄所见略同。
“也对、也对。”王扶林尴尬的点点头。
接下来又商讨了剧本里的一些内容,江弦和凌解放不时出声发表想法,一场商讨到最后,凌解放对江弦已是佩服不已。
“想不到江弦同志年纪虽小,对《红楼》的研究却这么深,好些个观点真是让我茅塞顿开。”
“哈哈。”
江弦尴尬一笑。
他从小爱看百家讲坛,听了太多什么马瑞芳、周思源的分析,算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。
这时候已经到了中午,聊得太投入,几人这才发现窗户外面下雨。
“咚咚咚!”
门被敲三下,王扶林喊一声“请进。”
门开,一个个子中等的女生走了进来,很年轻,又白又瘦,脸上还带着几分娇怯,头发被雨浸湿了,带着些湿气,末梢还往下滴水,衣裤也沾有水渍.
不算漂亮。
但我见犹怜。
“导演你好,我叫陈晓旭。”女生娇滴滴喊了一句。
“哦,你是来面试的演员?”王扶林道。
“对,我之前来过一次,有个同志让我今天再过来。”
“好好,请坐。”
王扶林给她拎一把椅子,开始面试。
江弦双手抱胸,在旁边儿盯着人家看。
嗯,东北第一深情。
王扶林给《红楼梦》选角儿基本只用新人,在全国海选,陈晓旭就大胆的寄来信件,有自己的照片,还有自己写的小诗《我是一朵柳絮》,就这么的,被“红办”看中,邀请过来面试。
“好了,我们就聊到这儿吧,你先回去等通知。”王扶林笑着说。
“导演再见,老师们再见。”陈晓旭站起身,娇滴滴的打个招呼。
等她出去,王扶林转过头问江弦。
“这个女孩子怎么样?”
“蛮好。”
江弦毫不吝啬的帮陈晓旭送上一发助攻,“选演员,选的就是个气质,女生不算太漂亮那种,不过我觉得很像黛玉。”
“是,我对她鼻子不太满意,太高了,要是能动一动就好了,我听说现在医学上有个办法能整容。”王扶林说。
“倒也不必,我觉得挺好。”江弦开口道。
正说着,一抬头,看见陈晓旭站在门口,也不知道是不是听着了什么,声音紧张:
“我、我雨伞忘拿了。”
“哦,对,你雨伞还在这儿呢。”王扶林一拍脑门。
陈晓旭拿了雨伞,又告辞一句,踩着小碎步跑了。
江弦看一眼手表。
“行了,我也准备回去了。”
他和王扶林、凌解放告辞,走到电梯口,看见陈晓旭拎着雨伞也在等电梯。
瞧见他过来,点头打个招呼。
“老师。”
“我叫江弦。”
陈晓旭想了想,试探性的问道:“您是那位作家.”
“是我。”
“呀,真是啊!我常读您的。”
少女脸上有些惊喜,“您能帮我签个名儿么?”
“可以。”
“谢谢,我听着您刚才帮我说话了,谢谢您对我的认可。”
“没事儿,要是能选上,就好好演。”江弦简单鼓励她两句。
两人一块儿走进电梯。
期间他看人家妹子一眼。
白白嫩嫩,湿湿嗒嗒。
唉。
也不知道让她演黛玉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。
可他也没啥资格改变人家的人生轨迹。
“回头我要是能选上,我给您带我们鞍山的特产。”陈晓旭一脸稚嫩的冲江弦道。
“鞍山有啥特产?钢铁么?”
江弦哭笑不得。
一想,这大概也是他从美国回来以后的事儿了。
7月中旬,江弦和朱琳,还有朱母和他妈四个人一块儿坐上泛美航空公司的飞机。
同行的,还有茹志鹃、王安忆这对母女。
六个人,就他一个懂英语,一起朝着“迷宫”一样的美利坚飞去。
起飞前,朱琳有点紧张。
“今天有三十九个小时你知道么?”江弦温声说。
“哪来的三十九个小时呀?你糊涂了?”朱琳轻笑着戳他一下。
“咱们是追着太阳飞。”
江弦解释说,“咱们今天要从地球的这一端,飞到地球的那一端,所以算下来,今天一共有三十九个小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