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六十四章 我们也可以爱秦! (第2/2页)
这也是屈氏、昭氏为什么亲近昌平君,他们是真害怕秦军突然就杀来了。
虽然都是王室旁系,虽然也不想投降,虽然在对他们来说楚国肯定比在秦国好,但是也要做好准备,必要情况下能够投降。
哪怕是损失惨重也认了,毕竟有一说一,秦王人还是很不错的。
看了燕王喜的下场,他们最怕的是不让投降,怕的是投降后也没有发展的机会,怕的是翻后账。
做事留一线,日后好相见啊,咱们秦楚本也是一家啊,有着通家之好,四舍五入,都是自家人啊,没必要拼命嘛。
现在秦国实在太强了,反是肯定不能再反了。
现在的问题点是,怎么才能让秦国既往不咎。
要知道,这两家原本可是最反秦的,他们心里不怕是假的,在燕国王室的结局传遍天下以后,那就更害怕了。
昌平君和秦国有着香火情,那自然要支持昌平君了。
至于反秦,嗨呀,打得过可以反,打不过那肯定就不反了。
我们是王室旁系,关系盘根错节,但是我们的公主是秦王的夫人,咱们都是亲戚啊。
只要秦王给机会,我们也可以爱秦!
就像忠诚于楚国一样忠诚秦国,甚至比忠于楚王更忠于秦王!
面对现在的局势,楚幽王是彻底麻了,他是万万想不到为什么局势短短时间内会演变成这样?
自己好像一瞬间就孤立无援了,明明命令四方封臣来郢都勤王,可是来的人屈指可数,明面反抗的不多,可是来支援自己的也不多,一个个磨磨蹭蹭就是不动。
现在楚幽王心里是真的发慌了。
楚国贵族不会反王室不假,但是现在代表王室的有三人啊!
尤其是景氏对负刍坚决的支持,而昭氏、屈氏沉默不言,却有他们掌握的小贵族和部分兵马在向昌平君那里进发。
当然不可能是讨伐昌平君!
昌平君还在上蔡呢,再借他们两家十个胆子也不敢擅自主动进攻秦国!
既然不是讨伐,那还能去干嘛?总不能是去拜寿吧?
倒也给了楚幽王传信,说是去防御可能会趁火打劫的秦国。
楚幽王气的话都说不出来,你们还挺忠君爱国的,还去防御秦国?就你们?实际心里想的什么寡人都不好点破你们!
要求勤王的时候不来,朝着相反的方向进发,这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一切。
楚幽王也确实心里更凉了。
屈氏、昭氏虽然不至于直接反楚幽王,但是对楚幽王极度不满也是真的。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,外部局势如此恶劣,你还把国家治理成这样,所有人境遇每况愈下,现在不直接反你就不错了,还想帮你?别做梦了。
反抗就是这样,不得人心的统治,只要有一个人带头,很快就会演变成烽火燎原之势。
尤其是带头的原本就有着获取政权的合法性,大家自然心安理得的向他靠拢。
同样再一次验证了无子的恐怖后果,一个将近不惑之年的君王还没有儿子,这本身就是可怕的灾难。
手下人也不能放心为之效力。
从继承上来说,若是楚幽王无子而薨,那自然也是他弟弟接任楚王。这意味着,如果现在帮大王拼命,好处是没有的,而坏处是肉眼可见的。
楚幽王咬着牙,拉着自己亲弟弟熊犹。让熊犹去召集四方贵族勤王,这是表明,即便是自己死了,也只会把王位给亲弟弟,不会给别人。
无论如何,也算是个同出一脉的继承人。
至于楚幽王自己,则是坐守寿春,接连清洗整治王卒亲军和禁军。
无论如何,手下还有着楚国最精锐的五万中央大军。
大部分贵族观望,出工不出力,其他人敲边鼓,谁赢跟谁,只靠景氏卖命,根本不可能是这中央大军的对手,只要初战告捷,打出威风来,那些观望犹豫的人,第一时间就会快马加鞭真正跑来勤王了。
楚幽王想的并没有错,昌平君虽然已经有了大秦的支持,也有少部分贵族正在向他靠拢,但是说实话,真支持他的毕竟是少数,大家只是为了有条大秦的路子,真支持他做楚王的想法是没有的。
道理很简单,你真做了楚王,还能容得了我们这些想和秦国亲近的人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