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 江湖 (第1/2页)
听了李皓的这个解释后,景帝的心里也舒服多了,随后便问起了李皓的想法,要如何处置这件事。
李皓说道:“那自然是先暗中严查万圣道,他们如此大规模的勾连朝臣,甚至是宫中近臣,必定所图甚大,总要先弄个明白,然后才好处置,否则贸然出手只怕会留有隐患。
至于那些朝臣,倒是可以借用这次的科举舞弊案来处置一部分,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剪除其羽翼。”
景帝闻言点了点头,说道:“你说的对,万圣道如果只是想借助朝廷势力,来扩展江湖威望,那确实更应该勾连的是各地封疆大吏,而不是宫中近臣。
只不过一个江湖势力,仅凭借拉拢一些朝臣就妄图想颠覆朝廷,这未免有些太异想天开了吧。”
李皓回道:“按常理来说确实如此,我朝各地横兵数十万,自然不是一个江湖门派能觊觎的。
可纵观万圣道的发展来看,其盟主封磬绝非是无智之人,因此儿臣觉得他们背后必定有所依仗,因此才说不要贸然动手。
毕竟如果不能斩草除根,今日灭了一个万圣道,难保他日不会再冒一个千圣道、百圣道出来,到时他们隐于暗中反倒更加危险。”
景帝稍思考了一下,也认同了李皓的想法:“好,那这件事便按你说的来办,由你来亲自负责,也算是提前接触一下朝政。”
李皓对此却没有答应,而是回道:“儿臣谢父皇信重,只不过要处理此事,还需再一明一暗同时进行,并且两者在明面上最好不要有瓜葛。
因此儿臣想请父皇择一能臣,以大理寺之名来审断科场舞弊案,至于儿臣则来处理万圣道之事。”
到现在为止,景帝也没太把万圣道当回事,就当是要锻炼李皓的能力,于是便也直接同意了下来,让李皓放手去办。
只是李皓今天过来,最终目的是为了要离开京城,到江湖上走一遭的,之前的这些都是铺垫。
现在既然已经铺垫好了,当即就又趁热打铁:“是,儿臣一定尽力而为,只是为了能更好的调查万圣道,儿臣想请旨离开京城几天,亲自去实地调查一下。”
那景帝自然是不允的,直接说道:“胡闹,你是一国储君,怎可擅动,具体查案你吩咐了自然有人去做,你只在京城坐镇便是。”
李皓则再一次回道:“父皇说的儿臣自然明白,只是儿臣想出去也并非是光为了这一件案子,而是想要去深入了解如今的江湖。
自十三年前,李相夷创建四顾门开始,江湖的事情便逐渐脱离了朝廷掌控,之后四顾门和金鸳盟争斗覆灭,百川院出现。
朝中为了尽快让江湖稳定,不会再祸害百姓,特意与武林约定,把江湖事交由了江湖刑堂百川院管。
此举在当时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,让江湖迅速恢复了平静,只是也酿成了,江湖人再也不受本朝律法约束的情形。
因此儿臣觉得如今时移事易,这个情况应该要改变一下了。”
对于当初的决定,景帝心中其实也有过嘀咕,因为这本身就相当于分割了朝廷的治民之权。
而且在最初,朝廷的意思是想要收编四顾门的,为此还和四顾门二门主单孤刀联系过,只是后面迟迟没有回信。
但要他突然去选择推翻以前的决定,他一时间又下不定决心。
看到景帝这样,李皓继续说道:“以儿臣愚见,这普天之下、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、莫非王臣,天下之民就该一体待之。
父皇当初选择让百川院监管江湖,是为了百姓,而如今情况有了变化,自然也应当作出改变,这也是为了百姓。”
这张口百姓、闭口百姓的话,倒是让景帝的态度有所松动,但关于李皓的安全他还是不放心的。
于是说道:“那这也不需要你亲自去,朕安排监察司的人听你命行事便好。”
李皓回道:“若是寻常之事,坐镇京城自然无妨,可这关系朝中大政,又是儿臣办的第一件大事,自然就想着尽善尽美。
这从别人口中听来,本身就会夹杂着他人的想法,几经传递难免就失了本意。
因此儿臣才想亲自到江湖和百姓中间走一走,去亲耳听听他们的想法,然后因时制宜找出最有利于百姓的方式。
而且儿臣认为自己也该去了解下民间疾苦,否则日后治政理事难免会有所偏颇,到时只怕会更令父皇失望。
至于安全方面,儿臣自然不会马虎,就说儿臣如今的内功,已经不弱于轩辕都知,在江湖上自保总是没问题的。
另外东宫侍卫也可以乔装在暗中护卫,他们的本事父皇也看过,所以父皇不用为此担心的。”
李皓说的这些,景帝自然明白,可儿行千里,做父母的总是担心的,因此即使李皓如此说,景帝也没有答应下来,只是说会再考虑一番,就让李皓先退下了。
在这件事情上,李皓知道找皇太后也没用,指不定她得知了阻拦的力度会更强。
所以就只能是自己三番两次的来磨景帝,让他见识了下李皓为安全做的准备,最终才让他松了口,允许李皓离京。
不过即使如此,李皓还是不得不接受了杨昀春这个号称大内第二的高手做护卫。
其实按李皓的本意是不用的,毕竟就后面李皓和杨昀春的交手情况来看,虽然在招术上,李皓还差了几分,但在内力上,李皓却已经远超于他了。
因为李皓现在基本上可以做到随时运功,虽然效率上稍微差了些,但积累下来还是很惊人的。
至于招式上,那也不是李皓的问题,而是那些对招的人总是留手,即使是有李皓严令也是如此,让李皓少了不少磨砺。
在这种情况下,李皓认为对一个杨昀春没什么必要,只是在后面景帝说要派轩辕萧的时候,李皓就果断同意了杨昀春。
两害相权取其轻,杨昀春可比轩辕萧容易安排的多,李皓可不想身边跟着个大麻烦。
当然,李皓也不是就这么直接走,毕竟李皓已经听政好几年了,突然不见了难免会让人怀疑。
最后两人议定,景帝找了个先帝托梦的理由,让李皓到皇陵去祭拜,并守护一段时间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