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 第1037章 佛国无佛? (第2/2页)
掌中佛国,听着外面的争辩,叶无双紧蹙的眉头下,狭长的双眸微微眯了起来,紧紧盯着面前闭眸诵经的老僧,心中腹诽。
这群秃驴,还是万年前的样子,总是一副整个世界都要围着他们转的想法,认为佛经所言便是真,自己所想便是对,简直不要脸!
“阿弥陀佛!”
就在此时,对面老僧突然停下诵经,重新睁眸,双手合十,朝也无双诵了声佛号,脸色已经恢复如初,悠悠道:“施主年纪轻轻,倒是生的一副伶牙俐齿;方才一番谬论,可是险些毁了贫僧佛心啊!”
“大师这话,可就冤枉在下了。”
叶无双闻言,当即收敛思绪,弯腰将含光剑捡起,收归入鞘,又重新在老僧对面坐下,笑道:“刚才不过是闲聊讨论罢了,我也是提及了一些道听途说的轶事;分明是大师你佛心不定,自己的那套理论连自己都说服不了,才导致佛心崩塌的,岂能将一切怪到在下头上?”
“阿弥陀佛,是贫僧着相了!”
老僧也不反驳,直接应承下来,微微颔首。
刚才的计划失败了,让这老僧心中有了戒备之心,对于我说的话不再争辩,也不再深究;如此,想要故技重施,可就难了啊...看到此景,叶无双不由得眉头微蹙。
有了刚才的经验,他已经可以断定,眼前这老僧虽然佛法深厚,却阅历浅薄;通过人生经历,对其进行攻心,乃是上上之策。
可惜,由于渡厄菩萨的突然插手,使得这老僧醒悟过来,现在对叶无双的每一句话都有了防备,不争辩也不深究,自然就使得这一弱点,荡然无存!
“施主方才讲了个故事,让贫僧受益匪浅。”
老僧顿了顿,直接岔开话题,悠悠道:“不过老僧这里,倒也有个故事想要讲于施主听,不知可否?”
来了来了...叶无双内心一凛,知道老僧要发起攻击了,心中顿时打起十二分警惕来,脸上却浑然不变,笑道:“大师,请讲!”
“佛曾赤足苦行,迈弘法之路,沿途随缘教化无数。一日,佛率众弟子行至江边,无桥无船,无计可渡;佛便请随行弟子,寻一拳头大之石,投入水中,问曰:「石浮,石沉?」
弟子答曰:「石当沉于底也。」
看之,石果沉于水底。
佛又取一辟方三尺之石,问曰:「此石浮沉?」
弟子答曰:「石当沉于底也。」
佛笑而不语,将三尺之石着于水面,却浮而不沉,还承载众人安然渡河,而未曾沾湿一角。
见状,众弟子甚惊,跪询佛曰:「何故,石浮水面令人渡河,且不被浸湿呼?」
佛曰:「石沉,无善因故;石浮,有善缘故!」
弟子问:「何缘可令石浮?」
佛曰:「得遇善师,可免沉沦之苦;若遇恶师,则增轮回之祸。」”
老僧语气平和,神态自若,娓娓道来。
说是讲故事,却暗含至理;令人心神放松的同时,思绪不受控制的产生认可之念。
直听的叶无双恍恍惚惚,不明所以;心中,却莫名的升起一股恍然般的信服感。
一语毕,老僧微微停顿,旋即神情泰然的开口询问:“此为,得遇善师,远离诸苦;得遇正道,方脱苦海;“施主,可懂其中道理?”
叶无双试探性回道:“大师是想说,在下遇到你就是遇到了善师,皈依了佛门,便是遇到了正道?”
“施主聪慧,佛性颇佳!”
老僧含笑点头。
这就叫有佛性了?
叶无双顿时无语。
原本因为老僧独特的语气和声音,还让他有些恍惚,感觉这则故事暗含深意,结果没想到就这么流于表面。
这跟他先前讲的那个故事,可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啊!
可能是老僧的障眼法,先让我放松戒备,然后再加持佛法,让我在不知不觉中迷失自我,遁入空门...叶无双心中暗道。
“讲佛法,我肯定是讲不过他的;佛国之人,本就擅长洗脑,真跟他讨论起来,恐怕只有他忽悠我的份,完全没有我忽悠他的份...所以,无论如何,都不能让着老僧占据主动权...”
一念及此,叶无双不待老僧再次开口,便抢先说道:“故事讲完了,在下心中还有些问题,想要询问大师,不知可否?”
不管如何,还是先将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里;而后,再伺机寻找应对之策!
“施主请说。”
讲完一个佛家故事,老僧似乎有了几分底气,淡定回道。
叶无双当即问道:“大师,你说你是一位佛陀斩出的执念,不知是哪位佛陀?”
“南无迦叶过去佛!”
迦叶?
叶无双眉头一挑,这个名字,有些熟悉啊!
万年前,他前往西漠佛国,夺取无双神剑时,曾斩杀过一尊佛陀。
但是那尊佛陀,好像就叫迦叶吧?
叶无双心生疑云,好奇道:“大师,佛国有几尊佛陀?”
“佛国,有罗汉、菩萨等诸多果位,但佛陀果位却仅有一位,独一无二。”
老僧解释道:“因此,佛国佛陀,仅有一位,那便为佛道至高无上的存在,三世佛陀!”
“何为三世佛陀?”
“前世过去,当今现世,未来以后,此为三世。”
叶无双懵了,不解道:“这么说,应该有三尊佛陀啊?为何大师说,仅有一位?”
听到此话,老僧微微抬头,瞥了叶无双一眼,道:“佛道修行,在内,而不在外,追寻的是时间与空间,要的是果位证道,轮回传承;施主非佛国之人,自然不懂佛国果位。”
“请大师解惑!”
叶无双当即拱手,摆出一副求知做派。
老僧乜了眼叶无双,道:“佛国体系,禅道有沙弥、法师、禅师;武道有武僧、金刚、罗汉;二道合一,皆可得证菩提,入菩萨之境,施主可知为何?”
叶无双微微摇头。
“此乃宏愿所至。”
老僧悠悠道:“宏愿,与果位息息相关;许大宏愿者修心,当入禅道;许小宏愿者修身,当入武道;而两道之终,皆为入佛。”
“入佛,许证菩提,得证菩提者,是为菩萨也;是故,修禅修武,最终在证果位后,均为菩萨!”
笔趣鸽